平安城市是智慧城市一個重要的子系統,通過平安城市的建設,將整個城市的通信基礎、信息數據、聯動應用框架都構建起來,對中國未來智慧城市的實現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智慧城市的安防建設中,基礎的城市安全防范建設已經基本構建完整,在向其它行業,如:智慧校園、智慧社區、智慧醫療、智慧物流、數字城管、食品安全等智慧城市的子系統擴展時,便會出現各個系統建設規模不一、行業應用需求不同、建設標準不同等問題。大規模的建設和不同行業需求建設,無法做到統一標準響應,須要有更多專業廠家、細分領域廠家的介入,這對政府來說將進行建設模式的改造,形成服務型政府的職能,PPP模式也就應運而生。國家推行PPP模式,一方面可以降低政府的建設成本,促進政府職能轉變,將更多精力投入到規劃和監管上;另一方面,也拓寬了企業的發展空間,進一步激發非公有制經濟的活力。
安防在智慧城市的建設階段,我們可以理解為“智慧平安城市”建設階段,目前整體逐步開始切入到平安城鎮、平安社區、平安農村的建設當中。2018年政府提出“雪亮工程”的建設任務,將進一步實現“全域覆蓋、全網共享、全時可用、全程可控”的目標。PPP模式由政府購買服務,鼓勵社會資本投入,委托專業公司運營,可以有效地解決智慧城市建設和運營維護中的一系列難題。
現階段,根據發布的《關于在公共服務領域深入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工作的通知》(財金[2016]90號),PPP模式推廣應用力度將進一步加大,在中央財政給予支持的公共服務領域,可根據行業特點和成熟度,探索開展兩個“強制”試點。具體來看,在公共治安、垃圾處理、污水處理等公共服務領域,各地新建項目要“強制”應用PPP模式。在其他中央財政給予支持的公共服務領域,要“強制”實施PPP模式識別論證。PPP規范引導政策也將迎來密集出臺有效的法律體制,這是化解PPP項目運營風險、提高PPP項目運作效率的重要保障。
安防ppp模式在智慧城市建設應用中的疑難
當前,我國智慧城市建設和發展之路還在不斷地摸索和實踐之中,雖然取得了不少積極進展,但也暴露出缺乏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試點示范政出多門、網絡安全隱患以及風險突出等一系列問題。
1.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
政府雖然在政策上做了說明和鼓勵,但在具體實施中,因各行各業的實現方式和難易程度不一,無法做到一個部門或者一個單位做到主導,需要形成“思維決策”的團隊,并根據實際情況,實現專業定制化的PPP方案,無法形成復制模式,所以頂層設計和規劃就顯得尤為重要。目前只能通過實踐驗證去解決,這會走不少彎路,但這個階段是必不可少的。
2.試點示范政出多門
智慧城市的建設涉及到了國家各個職能機關,包括國家發改委、住建部、公安部、工信部、科技部、教育部、農業部、中科院等多眾多部門,多部門對智慧城市都有不同的解讀,在建設和具體實施中,難免會出現偏差或者理解上的分歧。各個部委都有不同的政策指引,形成政出多門的景象,無法實現集中統一的政策指引。在智慧城市PPP失敗的案例中,不乏存在地方政府廢止當初的指定管理辦法,致使實施機構拖欠合作公司經費,終導致項目失敗。所以在PPP模式的智慧城市建設之中,政企各司其職,發揮市場和政府兩手抓的作用,才能為加快智慧城市建設增添新的動力源。
3.網絡安全隱患以及風險突出
智慧城市,充分運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空間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構建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和服務的智慧化體系,實現城市化與信息化高度融合的城市形態,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未來信息化的高速發展,大數據云計算的融合,很多有效的數據將暴露在網絡中,存在很大的潛在風險,怎樣兼顧技術應用和安全并行,是PPP智慧城市建設方面重點需要考慮的。建設和安全二者取一個平衡點,是未來智慧城市建設一個不可忽略的重要環節。
“智慧城市”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所需資金巨大,涉及政府、企事業單位和公眾等多元主體,涵蓋投融資、建設、運營、監管等過程。未來的政企合作仍將是一個不斷探索、創新的過程。
安防ppp模式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的前景與趨勢
1.城市化發展及政府的決心
中國城鎮化的發展在不斷加劇,服務型政府也在不斷形成。統籌城市發展的物質資源、信息資源和智力資源利用,推動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應用,實現與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深度融合。同時人民期望更好的公共服務質量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都對未來智慧化城市建設有了很大的期許。
黨中央在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提出將人民的追求和利益放在首位,提升政府執政能力,促進跨部門跨行業的協同和強有力的執行推進。在兩會上,推動PPP項目全面信息公開的建議也被提出,有效針對信息開放不及時、信息公開不充分、缺乏地區PPP項目及相關財政支出的信息披露等問題都被提出,國家將根據上述議案,進一步完善PPP模式的的建設及運營。
截至2017年12月末,全國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綜合信息平臺收錄管理庫和儲備清單PPP項目共14,424個,總投資額18.2萬億元。其中,管理庫項目7,137個,儲備清單項目7,287個;已落地項目即處于執行的項目共2,729個,投資額4.6萬億元,落地率不斷提高。在此過程中,信息公開也有不少進步。其中,根據《關于規范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綜合信息平臺運行的通知》(財金〔2015〕166號)等有關規定,不少項目從識別、準備、采購、執行等階段均按要求進行了較為充分的信息公開,披露了包括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及批復、物有所值評價、財政承受能力論證、實施方案、資格預審文件、采購文件、PPP合同、項目公司成立情況及其他政府審批文件,為各方了解PPP項目情況提供了很好的渠道。特別是財政部前四批PPP示范項目信息披露均較為充分,國家發改委對PPP典型案例的公開披露也較為全面,為各方規范PPP操作起到很好的示范、帶動作用。
2.提升政府能力的要求
根據統計,政府掌握著全社會信息資源的80%,其中包括3000余個數據庫,是社會、經濟大的數據保有者,在智慧城市的架構下實現政府數據的互通開放是未來政府有效治理的前提條件和有效手段。根據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關于促進大數據發展的行動綱要》,2018年實現中央政府層面數據統一共享交換的全覆蓋,2020年逐步實現民生保障領域的政府數據向社會開放。
3.產業升級轉型的要求
根據發達國家的經驗,智慧經濟下可以促進高科技成果轉化,從而以新興產業發展帶動產業結構轉型和經濟發展。通過發展智慧城市推動當地產業逐步升級轉型,形成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智慧經濟,從而解決落后產業結構和人口紅利衰退造成的經濟發展減緩。
結語
PPP項目在中央政府力推、社會資本積極參與的情況下,將會是未來政府類、公益類、民生類項目的主流模式。這一模式的建設第一可以降低政府負債,第二個是盤活社會資本,第三個是充分整合社會資源。從一方主導到多方參與,大家各自承擔自己的責任,各自獲取自己的利益。
從政府層面來說,要降低負債,兼顧民生,打造公共項目;從企業層面來說,要取得相應的合同額,保證相應的產值,賺取充足的利潤;從社會資本方面來說,現在的投資驅動較少,民營企業風險較大,股票與房產市場逐步壓縮,PPP項目將成為社會資本的投資方向。從這三個層面考慮,下一步PPP的發展應該是大有作為。